English

青岛迎接二次跨越

1999-08-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首批开放城市,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流融汇中,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而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的发展巨变,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是的,是改革开放的大潮,将青岛这座传统的工业基地城培育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名牌企业”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一提起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颐中……这些名牌企业的名称,人们马上便会联想到黄海之滨那座三面环海、冬暖夏凉、风景如画的岛城。如今,青岛的这些“名牌企业”,为获得规模扩张和持续发展的空间,已将触角伸至数十个国家和国内南至深圳、北至黑龙江、西至新疆的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

改革开放的大潮,还使青岛成为山东这个经济大省乃至沿黄河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龙头。截至今年4月底,这座城市已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424项,合同外资112.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0.47亿美元。有资料表明,青岛利用外资的数量,占整个山东省的三分之一,而外贸出口,竟占整个山东省的将近一半。还有资料表明,目前到青岛投资的世界著名企业,已多达70余家;而近几年到青岛长期定居的外国人,已达10000余名,有专家称,此种现象,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岛这座城市的开放程度,也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城以港立,市因港兴”是国际都市发展的特有模式之一,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纽约、东京、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35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31个是“以港兴市”模式发展的结果。青岛拥有我国五大港口之一的青岛港,这个港拥有全国最大的20万吨级原油码头、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散杂货码头,还是全国第一个集装箱国际化中转港。是改革开放的大潮,为这个港口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青岛港航线遍及五大洲,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去年,这个港口吞吐能力一举突破亿吨大关。青岛港的兴旺,为整个青岛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的20年,是青岛市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关键一步,这关键的一步,为这座城市赢得了众多的荣誉。那么,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时候,在面对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和诸多不利因素的今日,又该如何实现二次跨越,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进程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呢?

“青岛的最大优势是开放”———这是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在1997年底上任不久提出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成为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的共识,也成为青岛决策层的一个新思路。是的,没有开放,就没有青岛的今日,更不会有青岛的发展。青岛市正是从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入手,开始了历史性的二次跨越。

记者注意到了始于去年初、持续了半年之久的青岛市那场声势浩大的解放思想“运动”。说其声势浩大,是记者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一个城市的决策者亲自下令,派出自己所有媒体的记者南下北上,取回别人的经验,亮出自己的“短处”,并引导市民进行大讨论。当时,凭心而论,对此举不理解者并不在少数。倒是一些知识界人士由此看到了希望,感到无比的喜悦,钦佩市委的目光和气魄……

如今,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不仅已成为青岛市各界人士的共识,也成为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领导者们的共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青岛开始了历史性的二次跨越。

国企改革,是全国上下都在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是一大难题。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从实施大集团和名牌企业带动战略入手,构筑梯队经济发展框架和建立企业保障机制,取得了国企改革的突破性进展。1998年,在全国42个经济中心城市中,青岛市工业的增加值、利润的绝对额和增长率均名列前茅,增长率分别达15.4%和22.4%,使青岛成为全国工业领域发展最令人瞩目的地区之一。

开放是青岛的最大优势,近两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更是在这一优势上大作文章。去年初,该市成立了对外开放工委,使全市涉外部门形成整体合力。针对亚洲金融危机,他们及时实施“安商富商,工程,主动为外资企业排忧解难;根据外贸出口新特点,他们实施“主体多元化工程”、“骨干企业工程”、“拳头产品工程”等五大工程;在利用外资方面,则重点实施了“百项工程”、“四结合招商机制工程”等,这些措施,为青岛市的对外开放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今年1至5月份,青岛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0家、合同外资6.6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166%和72.9%,据有关人士介绍,今年以来这三项指标保持同时增长在全国仅有3个城市!

青岛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青岛是全国闻名的海洋科技城。这里,有着数十家海洋科研机构,有着占全国近半数的海洋科技力量,全国从事海洋研究的12名两院院士,有8名就在青岛……遗憾的是,青岛的这一大优势,在前些年被人们淡忘了。1997年底,市委书记张惠来到任不久,便提出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将海洋科技城变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构想。一年多来,这一构想正成为更多人士的共识。今年7月,首届青岛海洋节开幕了,细心的人士发现,这首届海洋节与其它一些“节”大不相同,海洋科普知识讲座、参观海洋试验室、举办海洋科技论坛……不少人说,这个节似乎称其为海洋科技节更为贴切。是的,这也正是青岛市决策者们的用意所在,他们正是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全体市民的海洋科技意识,将海洋科技城早日变成海洋科技产业城。

……

青岛,正迎接二次跨越。

历史,会记下青岛的今日、明日,更会记下她的二次跨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